親子教養【學習類】

從端午節看古人生活智慧

文 / 編輯部

許多傳統的民俗節日,在現代社會快速的新陳代謝下,漸漸式微,失去了滋味。

以端午節為例,許多家庭一想到:放假了,外頭肯定人滿為患,索性一家老小攤坐在電視前,看著舊瓶裝新酒的特別節目,不然,就到對街的便利超商,微波幾顆粽子回家吃完,就算給了端午節一個交代。
這怎麼成呢?端午可是中國三大節日之中最有趣、好玩、富含典故、生活智慧的節日。當然,還需要您動動巧思,把屬於節日的氛圍找回來。

點雄黃、掛香包驅蟲
中國的夏季屬於潮溼而悶熱的天氣,雄黃酒是老祖宗用來避免遭蟲咬的偏方,效用相當於現在所使用的「防蚊液」。雄黃的成分是三硫化二砷,為橘紅色的有毒礦物質,在中藥店就能買到。少量的雄黃粉加上米酒,攪拌後就是傳說中可以讓「白娘娘」現形的雄黃酒。
古時候沒有消毒藥水或清潔劑,人們多趁酷暑蟲疫瘟生之前,也就是端午節期間,在房子四周灑上雄黃酒,用以殺蟲解毒。並將雄黃或硃砂在兒童額頭寫上一個「王」字,以求毒邪不敢侵犯。不過現在人們了解到雄黃含有致癌的物質,即使喝少量也對人體有害,所以這種「因時制宜」的藥酒也已被淘汰。
艾草、菖蒲和榕葉都是端午節掛在門前,用來趨吉避凶、祛病解毒的民俗植物。為何會有這樣的習俗呢?因為農曆五月有「百毒之月」之稱,這時候有很多的蚊蟲毒物開始活躍,所以為了驅蟲和避邪,家家戶戶都會在大門上懸掛艾草和菖蒲。
另外,還有一種隨身攜帶的防蚊液—香包,香包內的香料也有驅除蚊蟲的功用呢!

或許您可以先給孩子一些提示:「艾草、菖蒲和榕葉這些植物都可以治病喔!」再試著拋問:「端午節在什麼季節?」「這個季節特別容易怎樣?」讓孩子了解原來是為了在炎炎夏日,保持身體健康,遠離疾病,求得心安,才會有此用心良苦又可愛的儀式。當然,如果到戶外走走,看見這些植物,可別忘了跟它們打打招呼喔!

粽子意義大不同
當初粽子並不是用竹葉包的,而是裝在竹筒中,叫作「兵罐」。因為據說有人夢見屈原,說投在江中的米飯,都讓蛟龍奪去,如果用竹葉包著,再繫上五彩的絲線,蛟龍就不敢吃了,粽子因此改為用竹葉包了。
另一種傳說,則是因為鄉民在屈原投江後,怕江中的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,所以用竹葉包糯米飯丟入河中,想要使屈原的身體完整,後來所包的食物除了糯米外,還加入豬肉、花生、鹹蛋等內餡,演變成現代的粽子。
今日,人們又賦予包粽子一個新意義,因為農曆五月接近各種升學考試,包粽諧音為「包中」,象徵「上榜」,因此粽子也成為祈求考試成功的象徵食物。

立蛋和午時水
據說在端午節中午十二點整,可以做一件很神奇的事喔!只要能在這一天的中午把雞蛋立起來,據說未來一整年都會有好運氣,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,試試看吧!
站在科學的角度,有種說法是,在端午節時,太陽直射北半球,太陽引力與地心引力相互拉扯,恰巧形成兩股反方向的拉扯力量,作用在雞蛋上,就容易使蛋直立起來。而平時當然也可以立蛋,但困難度較高罷了。
其實,立蛋是有小小技巧的,例如:在較粗糙的地上立蛋;在蛋殼的底部敲一個小洞;在桌面灑上沙子或白鹽,還有把蛋拿到牆角站立呢!
還有傳說在端午節中午十二點整,飲用井水可以治百病,還能延年益壽喔!這叫做「午時水」,特別是有名的井水,像臺中大甲鎮鐵砧山上的箭井,當天就會有很多人上山取午時水呢!

賽龍舟
龍舟本來是一種祭水神的儀式,是為了消災祈福,後來附會為鄉民撐船尋找屈原的身軀,沿至今天,龍舟競賽已經成為端午節最受歡迎的民俗活動。
每年農曆五月初一都請地方首長提筆在龍舟眼上點眼睛,稱為「開光」。初五龍舟下水前,還要敲鑼打鼓,抬龍舟到河岸,沿路都有民眾燒香禮拜及放鞭炮,巡行後龍舟便入水比賽。選手們以劃一的動作奮力往前划,河道終點處中插有錦標,看那一隊最先奪得錦標即為勝隊。
在古代許多傳統活動漸漸式微之際,龍舟不但越來越受重視,更成為鍛鍊體力及團隊精神的運動,而觀賞龍舟競賽,也成了全家大小調劑身心的最佳休閒活動。

關掉電視,走出家門吧!端午節藏著太多豐富而動人的文化內涵,等著用心、有創意的您和孩子一起去發掘和體驗。相信,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是一個令人回味,新鮮有趣的端午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