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找我討論,當媽媽可以倦怠嗎?
這似乎不是可不可以的問題,倦怠感產生了,就是代表已經存在了。有情緒我們得先辨識與接納,怎麼表現,怎麼處理,那是後話。
其實我們的文化,喜歡壓抑情緒與人性。已經發生的事,要當作不存在,這樣要統整我們的身心,其實更困難。不過,這樣的文化,其實我們被深深的影響,像是媽媽覺得當媽媽的人不能倦怠,要時時表現出堅強媽媽的樣貌,就是其中一個例子。
那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大人,就容易把這樣的價值觀帶給孩子。讓孩子在情緒這一關,要花比較多時間才能搞清楚,不管我們怎麼試圖否認,已經出現的情緒,不會因為否認而突然消失不見。
沒有假期的媽媽
說起來,一般勞工每個月會有薪水,所以起碼每個月都能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。然後,除了例假日,還可能有特休,還有再另外請假的權力。
當媽媽雖然是這世上最困難的工作之一,可是沒有固定的休假,只能自己找零碎的時間喘口氣。努力的成果不具體,做得好是當然,做不好還可能被嫌棄。
每天雜事一堆,永遠做不完。然後學校給孩子的功課,其實有些是要家長執行。然後一做又要做十幾廿年,算是把孩子養大成人,才暫時可以輕鬆一點。
說實話,哪個工作我們能保證,我們一做就能做十幾廿年?而且那還只是暫告一個階段而已,基本上,通常當媽媽會當一輩子!
那還只是講到照顧孩子、照顧一個小家庭,有的還要兼照顧老人家。尤其老人、大人、小孩輪著生病的時候,更是體力與心力的大量耗竭。
像媽媽這種沒有計薪的工作,工作量說不定還比計薪工作大。
責任制媽媽
像這種抱怨,她說,每隔一段時間就想要找人講一講。可是,如果是跟「不對的人」講,她也講到膩了,講到心寒了。有一次,聽她抱怨的人跟她說,不是每個媽媽都這樣嗎?這有什麼好講的?天底下這麼多媽媽,古往今來這麼多媽媽,誰像她的話這麼多?當媽媽就要有當媽媽的樣子!
幾句話,就把她的嘴堵住了。她不是不想辯駁,是無力到也不想多說了,多說何益,對牛彈琴,讓自己更累又何必。她也終於體會到,為什麼母親節都要說媽媽很偉大之類的話,平常她也不會有這種被尊重的感覺,就是要有正當理由剝削媽媽。
她承認她想的有點偏激,我倒是覺得部分不無道理。社會論述的背後動力,到底是什麼,我們常沒去思量,但是抽絲剝繭之後,耐人尋味。
接著她講到整個大環境,要用過勞換取溫飽,責任制無限上綱,物質生活過得比較好,心靈生活不見得比較豐富。如果家庭生活,不考量背後的脈絡,那是找不到問題的核心……
其實,主婦雖然在家,但是普遍受高等教育,獲取知識的工具與管道也比以前更方便。所以小女子也能知天下國家事,只是,知道的越多,不見得越快樂。不知道,糊里糊塗過,會不會傻人有傻福?
價值觀
她不是不想過得優雅,像是某些人妻網紅那樣,還能兼顧事業與家庭,常常發表自己新女性的觀念。只是每個人環境不一樣,如果要比較,也沒有統一的基準點,越想她就越嘔。
然後,她知道她心裡還有個自己也認同的價值觀,深深的影響著自己。「誰拿錢回家,誰的聲音可以比較大。」她就算知道自己比較有道理,她也不敢大聲。說什麼「要照顧好自己」、「自己去運動」、「去看電影」,都有罪惡感,都怕別人的眼光。
她身邊其他的女性,都是在比犧牲、比奉獻。有些事她如果去做,她沒把握,能不能擋得住旁人羨慕、忌妒的眼光與言語。所以女性之間相互箝制的力量,說不定比男性還要大?
可是,她不是不想出去工作,而是相對於工作,她更在乎這個家,孩子給別人帶、家事給別人處理,她不放心。那為什麼,誰在乎誰倒楣?誰在乎誰的地位就低?
她很感謝有機會抱怨這些,那種無負擔、不怕被說閒話的抱怨。因為她每次抱怨,才開個頭,通常就會有人說:「當媽媽會有無與倫比的成就感、一個人的生命因此而完整、累得很有價值、孩子的笑臉就是最好的報償」這一類正面的話,這些她都知道,也體會過。可是,她知道別人如果講出這些話,她還繼續抱怨,就是白目,最好閉嘴。
洪老師小叮嚀
當個媽媽,不知道是不是連單純抱怨,想要把事情想得很負面的權力,都被剝奪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