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教養【學習類】

你要找什麼當靠山呢?

撰文.攝影/呂嘉紋(桃園市高原國小主任)

在寫作文章或是說話時,我們可以適時的加入某些東西來「撐腰」(有力的支持),讓我們所要表達的內容更有分量、也更具說服力,而這種像是在尋找「靠山」的方式,在修辭學上就叫做「引用法」。

在課堂上,我告訴小朋友們:「其實,這種『引用法』一點兒都不難!我們甚至從小就已經開始使用它了唷!請回想一下,在讀幼兒園時,你們是不是常常會把『老師說』這句話掛在嘴邊?在跟哥哥、姐姐吵架吵輸的時候,是不是也習慣把爸爸、媽媽曾經講過的話拿出來,當作是最後奮力一擊的『祕密武器』呢?」

當然啦!除了老師、爸爸、媽媽之外,舉凡古今中外的先聖先賢、政治人物、文學作家、科學家、藝術家、運動員、電影電視裡的偶像明星等,他們曾經說過的智慧語錄,或是其他著名的歷史故事、成語、靜思語、俗話,甚至是各種研究調查結果的數據,也都可以成為我們「引用」時的最佳材料喔!
只不過,萬一我們引用錯誤,張冠李戴的標錯了當年說出這句話的人物,或是把這些被引用的文句意思給扭曲了,最後不但不會有加分的效果,有時反而是一種自暴其短的行為,讓人清楚的知道:「對於這件事情,你根本就是外行的充當內行呀!」

每次在跟小朋友們講到這個地方時,我就會引用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來和他們分享,並且深切的期勉他們:「你們可千萬不要再和主任犯下同樣的錯誤了唷!」
在我小學四年級時,曾經代表班上參加學校五月份舉辦關於「母親節」的作文比賽。
我永遠清楚記得的是,在我所撰寫的那篇文章當中,除了安排幾個段落來讚美母親的辛苦與偉大之外,還不忘在最後一段引用了我剛從手邊的作文範本裡看到的一句話,然後,我就自信滿滿的以為那次的作文比賽我一定會名列前茅,並且風風光光的準備上臺領獎。
只可惜,事與願違!當年我不僅沒能上臺領獎,最後公布欄上的得獎名單也看不到我的名字。當時年幼無知的我甚至還跑去找其中的一位評審老師理論,我氣沖沖的質問她:「在我的那篇作文裡面有引用到一些美詞佳句,可是為什麼到最後我還是沒有辦法得名呢?」
只見這位剛從師專畢業的年輕女老師側著頭,非常有耐性的聽我把話說完,然後她用輕輕柔柔的語氣對我說:「或許就是因為你最後『引用』了那段話,讓你的這篇文章被扣了好多的分數,因為……你引用錯誤了呀!」

【給爸媽的話】

每次在跟小朋友們講完了我的這段糗事,他們總是迫不及待的向我詢問:「主任,那你到底是引用了哪一段錯誤的文句呢?」
我則是一臉苦笑,然後誠實的回答他們:「就是『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』這句話啊!當初我看到這句話裡頭有老虎,又有提到老虎的小孩,就好像是在說關於媽媽辛苦照顧自己孩子的事情……。」
這時,班上有幾位程度還不錯的小朋友早就已經笑到東倒西歪了,他們以一副快要笑岔了氣的模樣糾正我: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如果我們沒有進入老虎的洞穴,怎麼可能會抓到小老虎呢?也就是一個人如果沒有辛苦的付出,是絕對不可能會有美好的收穫,這跟『母親節』可是一點關係也沒有呀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