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教養【學習類】

幫孩子輕鬆快樂學數學!

文/臺北市國小教師 趙曉燕

從孩子上小學開始,就正式進入漫長的學習之路。我們都希望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一路順遂,不但要學得好,更要學得輕鬆愉快。然而,對於多數人來說,在數學的學習歷程中,往往伴隨著苦惱與挫折。如果數學學得好,似乎代表頭腦比較靈光,在升學考試中,也比較吃香。 

那麼,我們有沒有一些方法,或是要注意的地方,來幫助孩子學習數學呢? 

以下提供一些幫助孩子學數學的方法,給大家作參考: 

1.肩並肩,好學習 

教孩子數學時,請和他肩並肩的坐在一起,雖然人與人說話時,都會注視著對方,但是,如果教導孩子時,我們和孩子面對面坐著,其中有一方看到的課本或習題,一定是反的,這可能造成父母解說不便,也會讓孩子很難將父母的解說和題目連結在一起。 
此外,面對面的方式,也明顯的把「教導者」和「被教導者」的身分區分開來,而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壓力。如果能和孩子肩並肩的坐在一起,不但能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和他一同學習,也能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解題方式。  

2.理解V.S.填鴨  

指導孩子數學時,要確認他是否能理解你所說的話,不要一味的求快、求多,因為孩子是無法在極短的時間裡,就把一大堆新知識裝入腦中。 
理解式的教法,是要教到孩子能真正理解其概念,這是需要父母有極大的耐心。當父母提出一個問題,一定要等孩子回答正確,才可以進入下一個問題;如果回答不正確,則不妨稍加提示,讓孩子好好的思考。 

如何幫助孩子理解數學概念呢?家長可以提供許多實物、道具,或是畫圖等來教孩子數學,也可透過遊戲,提高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。而錯誤的學習就是過分的填鴨,不懂原理,只求公式熟背,不管懂不懂題意,只管計算熟練,這種囫圇吞棗的學習方式,會讓孩子學習數學好痛苦!  

3.數學的材料隨處可得  

學習數學的地方並不侷限於教室或書房,許多戶外場所處處充滿各式各樣的教材。例如:動物園裡,有許多大小不同的動物,可以讓孩子實地觀察,區分體積的大和小;透過長頸鹿的長脖子,猴子的長尾巴,讓孩子比較東西長度的長和短;另外,何時出門、何時到達動物園、何時吃午餐等對話,也能讓孩子對時間有初步的概念。只要家長多花一點心思,帶孩子到戶外走走,就可讓孩子邊玩邊學習數學呢!  

4.搶先報答案會扼殺孩子的思考 

低年級數學主要是學習加、減、乘和除法。只要勤加練習,通常孩子可以計算得快又正確。 
但是,遇到解應用題可就沒那麼簡單了。對孩子來說,解應用題的困難在於不知道「該用什麼方法來解題?」遇到這樣的情形時,如果父母急著告訴他解題策略,那麼孩子很容易變成一個只會計算,缺乏思考能力的人。 
父母應該要指導孩子能了解題意,培養自行思考解題的習慣,自然而然以後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問題,都有自信可以解決。  

5. 同樣的錯誤不要再犯—做一本錯誤筆記簿 

有些家長很在意孩子的分數,但對於孩子到底哪裡錯了,卻沒有注意。也有些家長看到孩子考不好,就非常生氣的責怪孩子。不論是哪一種家長,看到考卷上的分數都應該冷靜,並好好的檢查孩子錯誤的地方。 
家長應該教導孩子一個正確的觀念,在學習的過程中,任何人都可能犯錯,犯錯並不是可恥的事情。不過,同樣的錯誤不應該一再出現。當錯誤出現時,應該詳加檢討,找出其原因,並學習正確的解題方法,這也是讓數學進步的祕訣。  

要讓錯誤不再出現的一個好方法,就是把考卷或是練習題裡的錯誤集中起來,寫在筆記簿上,找出錯誤的原因,對症下藥。 
這種方法用在中學生的身上,也很有效呵!但低年級的孩子還沒有能力自行製作「錯誤筆記簿」,因此家長可要多費點心,幫忙孩子整理記錄。  

6. 改變數字做做看,效果奇佳!—自製練習卷 

有很多關心孩子功課的家長,總覺得只有課本和習作的練習實在不夠,時常會多買些練習卷或參考書給孩子。這並非壞事,但如果能充分利用課本和習作,不是更好嗎? 
孩子把課本和習作上的習題做完之後,家長可以參考那些題目,稍加修改,編成類似題,讓孩子再做一次練習。例如:「桌上有18顆彈珠,哥哥拿走12顆,還剩下幾顆彈珠?」此時只要把18改為16,把12改成15,就成了一道類似題。 

當然,也可以把彈珠換成鉛筆等其他東西。透過自製的練習卷,可以讓父母從中更容易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,並可讓親子間的關係更加緊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