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教養【休閒類】

和孩子一起製作童玩

文 / 林宛萱

玩,是人類的天性。透過玩樂,人的身心得以舒展,生活也顯得豐富有趣。對孩子而言,玩就像空氣和食物一樣重要。玩是孩子與外在世界溝通的橋梁,也是孩子每天的工作;而玩具,就是孩子工作時的工具。
小孩為什麼喜歡玩?遊戲和玩具有那麼重要嗎?根據英國心理學家傑羅米‧布魯納(Jerome S.Bruner)在他一篇名叫「遊戲是正經事」(Play is a Serious Business)的文章裡談到,兒童遊戲是他們發展未來成年智能和社會參與能力的重要工具。

動手又動腦,智能大啟發
「玩具」在每個人的童年回憶裡,總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不論是遊戲本身帶給他的探索和滿足,還是在遊戲時伴隨的歡笑與學習,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在童年時代,雙手的神經與腦部是並聯的,如果經常訓練、刺激,不論對孩子智能的開發,或是創造思考的促進,都有相當程度的助益。而在製作傳統童玩的過程中,不論是材料的選擇、操作的技巧,還是製作的步驟,都是一種思考、推理,同時也是手眼協調的訓練。如果爸爸媽媽能給予適度的引導,鼓勵孩子舉一反三,一定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。
例如:製作傳統童玩「竹蜻蜓」時,可以從飛不起來到成功飛翔的不斷嘗試中,明白飛行的原理;也能在飛行的過程中,體會平衡的重要;「竹筷槍」的製作,也可以從過程中,發現怎樣利用橡皮筋的伸縮性配合竹筷,來設計槍身。

就地取材,我是小小生活科學家
製作傳統童玩時,大自然就像個超大型的「補給站」,只要你懂得玩具的原理、材料的特性,隨處都是取用不盡的資源。孩子可以從尋找「替代品」的過程,發現好素材,甚至懂得資源回收再利用,每個孩子都成了小小生活科學家,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個人童玩。
例如:使用過的鐵罐罐頭,整理好後,就能變成踩高蹺的玩具;善用隨手可得的竹子,就能製造出竹筒水槍、竹蜻蜓等;免洗筷跟橡皮筋來個組合體,就是刺激的竹筷槍嘍!
專家認為,「孩童時代,是勤勞習慣的養成期,有過勞動訓練的孩子,長大以後,見事不覺得累。」反觀現在的孩子,在過度保護以及無虞的物質條件下,早已習慣茶來伸手,飯來張口,也在速食玩具的慣養下,逐漸失去獨立創作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建議您不妨和孩子共同動手動腦來製作一些獨一無二的玩具。

忙碌的父母,選擇玩具小撇步
然而,忙碌的現代社會,人們幾乎無暇自製玩具。如果您仍然無法撥出時間親手製作玩具,坊間也有許多現成的玩具或組合式玩具可供選擇,但什麼是好的玩具?這是每個父母常有的困惑。每當孩子奔跑進入糖果屋般的「玩具專櫃」時,望著令人眼花撩亂的玩具,賴著不走時,大人的心中總會浮現這個疑問。
好的玩具除了有娛樂效果,還要兼具安全、耐久及經濟性,最重要的是有「益智」的功能。
什麼是益智遊戲?所謂益智遊戲,英文是「Puzzle」,原來是解謎題、困惑的意思。遊戲特色是以推理為主,知識性和機智性為輔。常見的有拼圖、連環鎖、七巧板、迷宮、魔術方塊等種類。
好的益智玩具,講究邏輯推理,它一定有陷阱或必須下功夫處,有時略帶稚氣又有幽默感。它的魅力就在於,有時表面看似困難的問題,只要腦筋急轉彎,換個角度去思考就可迎刃而解,這也是益智遊戲主要的樂趣之一。